近日接到台大社會系的邀請函,到花蓮女中參與了一個小型的「學習歷程檔案」經驗分享會議。會議的主要目的是邀請大學教授和高中老師,針對學習歷程檔案製作的相關議題進行意見交流與經驗分享。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,可以管窺大學教授在審查學習歷程檔案時的想法。
會議中,主辦單位提供了兩份調查數據給與會者參考:
第一份調查的問題是:
大學校系審查「課程學習成果」時,應重視學科知識?還是素養能力和態度?
第二份調查的問題是:
大學校系審查「課程學習成果」時,重視哪些一般能力與態度?
從這兩份資料來看(會議未提供樣本數、施測方式、抽樣方式),約六成的大學教授認為審查學習成果時,學科知識和素養能力和態度同樣重要。另外,大學教授重視的能力前三名依序為「界定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」「邏輯推理」「溝通表達」。這樣的結果大致上符合一般的預期:「學科知識」客觀上可以由成績表現觀察,素養能力可以由「學習歷程檔案」進行觀察,因此這兩者的比重相當。傳統只重視成績表現的同學,忽視學習歷程製作可能會吃虧。「界定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」「邏輯推理」「溝通表達」這三樣能力是在「探究與實作」課程中強調的教學重點。也因此,「探究與實作」課程教學、學習歷程的呈現對於學生的升學表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。
以下綜整在會議中,大學教授針對學習歷程檔案製作的相關建議:
(注意:這些建議經個人綜整再表述,包含個人主觀的理解與詮釋)
1. 學習歷程檔案的呈現並不拘泥於某種形式
雖然學習單、簡報有其局限性(零散學習單不太容易看出脈絡、簡報的資訊相對簡化、簡報頁數太多無法呈現出重點),如果學生能以綜整的方式補足學習單、簡報的不足,大學端不否定這樣的作品呈現。若作品採用手寫,字體必須工整,英文避免使用書寫體,以降低審閱時辨識內容的相關問題。
2. 審閱規準具有共通性與多樣性
大學教授因學院科系屬性、個人觀點等因素,即使審查學習歷程檔案的規準會有共同的相似性(譬如注重的能力面向),但仍保有多樣性的觀點(譬如人文學院和理工學院想要看到作品特質並不相同、人工審閱資料也不可能完全脫離主觀因素影響)
3.作品的呈現必須有系統性、簡潔、能引起閱讀動機
大學教授進行作品審閱的時間短、量大,因此分配給每一份學習歷程檔案的時間必然不多。作品的呈現必須有系統性、簡潔、能引起閱讀動機、扣合課程訓練的相關能力。在高三申請校系時,必須再一次綜整學習歷程資料,最好能將該科系所需要的能力與作品連結。就我個人的理解,就是降低大學教授審閱時的阻力:系統性的整理可以使閱讀者快速理解作品、掌握重點。(很顯然,如果只有隨便上傳一張學習單,是完全脫離學習脈絡的,這樣的呈現方式無法讓審閱者抓取重點)
4. 引導學生呈現知識結構
就我個人的理解,高中老師可以做的有:引導學生理解整體課程設計、引導學生組織習得的知識能力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能力進行自我評鑑。我認為這個部分要求的能力比較高階,屬於後設認知的能力,在高中教學實務上要如何進行,需要好好思考。
5. 注意學習歷程反思的內容
學習歷程反思的內容不該只是停留於心情的表述,應該扣合上述第4點,學生能理解課程的目的,並且能進行自我評鑑、呈現知識結構、呈現作品背後的思考(譬如為什麼採用B解法,而不採用A解法?或專題製作時遇到的困難,如何解決這個困難等)。人文學院的系所會需要作品呈現感受能力、共情能力,因此反思的情意部分不需要完全排除,學生必須清楚理解申請校系所需要的能力,以及自身作品是否能有效呈現。
6. 培養學生的論述能力
「邏輯推理」「溝通表達」是大學教育十分重視的能力。故而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,如閱讀理解、分析論述的結構、進行個人的論述寫作等,可以是高中老師引導學生的重要方向。
7. 教師應該期許自身作為學生的學習典範
如果要培養學生相關的素養能力,高中教師應該要求自己也具有該能力及相關經驗。個人的理解是:譬如論述的能力,教師若不具備寫作、論述的實務經驗,如何引導學生發展相關能力?
8. 可透過校內整合降低學生負擔
高中各課程都要求學生製作、撰寫學習歷程檔案資料,如何避免學生負擔過重?會議中有大學教授建議:高中可以透過內部整合來舒緩此一問題(譬如自然科綜整一份作業、校內規劃特定科目產出作品即可)。個人認為此一建議的可行性有待觀察,此作法需要校內高度共識、學校行政的介入力度也比較大,難度較高,此外,這種做法也縮限了學生作品的多樣性,個人持保留態度。
綜上所述,個人認為作為一個高中教師,可以採行的具體作法如下:
1. 重新檢視課程設計
引導學生進行後設認知學習,引導學生盤檢課程習得之能力,並將上述過程呈現於學習歷程檔案之中。
2. 重視學習歷程檔案的呈現
好的學習歷程檔案應該具有幾項特質:易讀性(能引起閱讀意願、易於辨識資訊)、高密度(內容簡潔、呈現獨特性及原創性)、結構性(呈現知識架構、課程設計脈絡、學習思考歷程)
3. 不捨近求遠,重視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
例如觀察能力、論述能力。由於上述能力囊括於「探究與實作」課程之中,可以期待探究實作課程發展越趨完善之後,學生能力可以獲得啟發與提升。
4. 精進教師的自我修養
為了能成為學生的學習典範,教師的自我修養(尤其是新課綱相關的素養能力)必須期許自己隨之精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