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
實驗教學活動的設計
這學期因應探究與實作的教學趨勢,針對本校二年級自然組的學生進行實驗課程微調。重新設計了一年級基礎生物的實驗活動─花粉管萌發的觀察。本次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目的是:訓練學生以實驗設計的角度來進行實驗。以往實驗流程通常是配好所有濃度的糖水,讓學生按照實驗流程操作。但這次我把次序顛倒一下,由學生自行決定糖水的濃度和觀察方式,並希望學生整理實驗數據化為圖表,完成一個簡易的實驗流程。並讓學生在流程中摸索並試誤實驗設計中應該考慮的各種面向。
實驗操作遇到的問題
本以為實驗前的解說已經講得夠清楚,但學生在操作實驗時仍有相當多問題。
- 濃度間距的控制:間距跨幅太誇張,某些學生設計0%、20%、40%、60%、80%的糖水,然而80%的糖水浪費太多的糖,也不太容易完全溶解。
- 配糖水的時間:在只有一台精密電子秤的情況下,所有的組別全部擠在一處進行試藥秤量。造成實驗時間嚴重延遲。
- 多數學生進行觀測時,應該已經具備判別花粉是否萌發的能力(前一週已經進行過一次標準化實驗)。但多數學生在報告時均反應,不同人觀測時會影響數據。
實驗結果的呈現問題
在實驗開始之前,我已經先把空白的試算表檔案放在雲端,先將公式寫好。只要輸入數據,就會自動計算出百分率和圖表。這個設計一開始的目的最主要是想降低學生分析數據上的阻力,但我發現實驗結果呈現時,學生只會將圖表剪下貼上,甚至未將圖表優化就貼上報告。為了修正此一情況,下次可能必須先講過試算表操作的原理,讓他們從空白的試算表自己寫公式做圖,也許學生會學到更多東西。
以下面這張圖來看,學生們沒有修改圖例,讀者沒有辦法一眼理解濃度1~4分別是哪些濃度?很明顯是直接複製貼上我的試算表所製作的圖形。
以這張圖來看,有幾個地方是有問題的:像是圖表未進行優化,橫坐標軸的單位文字沒有完全顯示。濃度三的萌發率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竟然降低了。一開始的萌發率就已經高得不太尋常,幾乎5成的花粉都萌發了。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可能有幾個原因:計數花粉時的數量太少,才有可能數出高達五成的萌發率、沒有進行重複實驗,讓一兩次的極端值決定了實驗的結果。
下面這張也是圖表未優化的結果
下面這兩張圖都是實驗時間控制不佳的結果,最後第40分鐘的數據沒有來得及測量。
總結本次教學活動的經驗
- 每組配備一台電子秤,減少操作時間延遲
- 設定合理的糖水濃度範圍讓學生配置
- 要求學生寫下判定花粉萌發的標準
- 要求學生計量一定數量的花粉才能計算萌發率,避免取樣數量太少的問題
- 搭配試算表講解的課程,讓學生自己寫函式
- 叮嚀學生圖表呈現的相關重點